延續和再構 | 捷克國家“Z”館的蛻變
2022-08-26

捷克國家“Z”館坐落于捷克南波西米亞地區的布杰約維采(BUDěJOVICE),始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后逐漸廢棄——如何對其進行修繕改造,讓其在當下重獲新生?來自Atelier 8000的設計團隊給出了自己的方案并付諸實踐。
緣起
布杰約維采(BUDěJOVICE)地處捷克共和國南部,是個風景如畫的繁華小鎮,擁有近十萬常住居民,是2028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熱門候選城市。緊跟潮流的咖啡館、頗具地方特色的餐廳、流經全城的伏爾塔瓦河與馬爾謝河以及隨處可見的自然風光,都是布杰約維采這座城市的招牌。同時,該市近些年也對部分地標建筑進行了徹底的修繕與翻新。


這些年,整片布杰約維采展覽中心區域都在發生變化。而第一座進行改造的建筑正是始建于1970年代的捷克國家“Z”館。
“Z”館的改造設計完全基于建筑的原始結構。雖然由建筑師Libor Erban和JanBenda提出的簡約建筑設計基本原則在過去被壓制和打亂了,但是,來自Atelier 8000曾負責過布拉格多功能論壇Karlín大廳的設計師們又將他們應用于Karlín大廳的方案帶到了布杰約維采。
設計師們秉承極簡主義的設計原則,將建筑物內陳舊的材料統統剝離,僅保留原有的框架結構,再利用這些裸露的鋼梁以及大量具有保溫功能的U型玻璃重構了整個建筑的外形,營造出令人愉悅的色彩效果。

難點和對策
由于歐盟國家對于建筑外墻保溫要求一向嚴格,而該項目的外墻大量采用U型玻璃,因此對于所采用U型玻璃的節能保溫要求自然是十分嚴苛的,采用了“2 plus one”U玻系統。

該項目采用了三層U型玻璃安裝方式,最外層U玻根據設計需求采用普白U型玻璃,提供建筑外觀所需要的紋理,而內兩層則采用Low-e鍍膜U型玻璃,使得建筑外表面的熱導系數達到1.2 W/㎡K,以此滿足建筑的保溫要求。
供貨
2020年10月,阿普爾頓承接該項目訂單開始生產,并于當月在太倉工廠完成所有玻璃的裝箱。

最終,這批U玻從上海港出發,漂洋過海到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再轉運至位于德國的分銷倉庫,并于2021年啟程運往捷克布杰約維采市。

完工效果
在U玻運抵布杰約維采后,改造工程便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改造后的捷克國家“Z”展館就像是三層方方正正的盒子整整齊齊地疊在一起,外觀簡約明快又不失美感,充分體現了現代建筑學的極簡主義。

不論白天還是夜晚,場館內的光影透過U型玻璃都變成了模糊的輪廓,既確保了館內的隱私,又為場館增添了幾分朦朧美。

以U型玻璃為主要構成的外表面不僅能滿足外觀設計需求與建筑表皮保溫要求,還能夠為建筑內部提供獨特的采光效果。光線透過U玻柔和地流入室內,營造出令人愉悅且溫馨的場景。

設計師在展館的四周安裝上黑色的窗簾,拉開窗簾時,場館周圍環繞種植的綠色植物便映入眼簾。而關閉窗簾時,場館猶如黑盒子一般,可以作為劇場、影院等場所為公眾服務,即便事實上人們是身處綠植之中。

如今翻新后的捷克國家“Z”館作為場館可提供850到1500個座位,用于舉辦音樂會、展覽會、大型會議或者舞會等活動。這座曾經每年只為捷克最著名的農業博覽會開放幾次的建筑,如今卻成為了可以經常舉辦各類活動的多功能場館,這樣的轉變還得歸功于新穎而簡約的黑白切換設計,從而幫助場館能迅速應對不同的功能需求。
